论语新解 azw3 免费 在线 网盘 下载

论语新解azw3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 文件名
- [百度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阿里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腾讯微云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坚果云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迅雷下载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华为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天翼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360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夸克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115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蓝奏云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城通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本地下载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论语新解azw3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 文件名
- [百度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阿里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腾讯微云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坚果云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迅雷下载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华为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天翼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360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夸克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115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蓝奏云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城通网盘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 [本地下载 下载] 论语新解 azw3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论语》为儒家经典著作。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大儒为之注释不绝。南宋朱熹作《论语集注》,成为以后历代学子考试必读书。钱穆先生作《论语新解》,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博采众家之长,力求融会贯通,解证更加精当独到,如其所云:“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论语新解》更适合现代人阅读。
书籍目录:
序
再版序
论语新解 上编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论语新解 下编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附孔子年表
作者介绍:
钱穆先生(1895—199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也曾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1990年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得仁有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乐亦在其中。若志在求安饱,亦将毕生无暇他及矣。
德,得也。行道有得于心,其所得,若其所固有,故谓之德性。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逊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 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论语》为儒家经典著作。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大儒为之注释不绝。南宋朱熹作《论语集注》,成为以后历代学子考试必读书。钱穆先生作《论语新解》,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博采众家之长,力求融会贯通,解证更加精当独到,如其所云:“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论语新解》更适合现代人阅读。
精彩短评:
深度书评:
-
忠厚之心,始读论语
作者:东郊养鹅人 发布时间:2014-04-14 09:43:32
昨天去图书馆,我借了一本钱穆的《论语新解》,一读之下,大为钦佩,于是写下一条微博:
“今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钱穆的《论语新解》,不止一位学者批评过这部书迂腐。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批判地继承与吸收。看惯了今人的批判,再看钱老的文章,反倒觉得难能可贵。倘若读书一味批判前人,而无恭敬之心,恐怕读了也对人生没有裨益,反倒长了一肚子脾气,那真如康老所言:入宝山而空回,可惜呀!”
没想到抛砖引玉,两位师长给我留言:
李颖_201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新论」不错,可读。
TT0459之长杨羽猎:没有书把人变坏了的,只有人把书读坏了的,呵呵。
李颖_2012:毛主席语录,呵呵呵呵。
TT0459之长杨羽猎:读书要带判断力呀,这样就能维持一个基本水平了。毛主席语录可不如金光大道好看,哈哈哈哈。——我忽然觉得,接触文化这东西之前,大概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文化了。宗教如此,读书也一样。没有判断力,接触什么都会受害而不是受益。
看了二位的留言,再看钱穆的注解,竟然有四人对谈之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禁感叹当年初读《论语》的时候,竟没有良师益友可以切磋讨论。
我第一次读《论语》是在初中,看的是教育部推荐的本子,名叫《论语通译》,作者徐志刚。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天高地厚,一边看一边批。比如看到子曰:“无友不如己者。”我就在旁写上:“放屁!你算老几……照你这么说,比我好的也不跟我做朋友咯?”,其实那个时候,我连孔丘是老二都不知道。又比如看到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我又在一旁写上:“放屁!封建!救救孩子!中国几千年不进步就是因为愚孝!”,其实那个时候,我自己不就是孩子吗?还想着救别的孩子呢!后来我陆陆续续读过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却一直没有解决我当年的困惑,直到昨晚看到了钱穆的注解:
无友不如己者——与不如己者为友,无益有损。或说:人若各求胜己者为友,则胜于我者亦将不与我为友,是不然。师友所以辅仁进德,故择友如师,必择其胜我者。能具此心,自知见贤思齐,择善固执,虚己向学,谦恭自守,贤者亦必乐与我友矣。……窃谓此章决非教人计量所友之高下优劣,而定择交友之条件。孔子之教,多直指人心。苟我心常能见人之胜己而友之,既易得友,又能获友道之益。人有喜与不如己者为友之心,此则大可戒。说《论语》者多异解,学者当自知审择,从异解中善求胜义,则见识自可日进。
再看: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道,犹事也,言道,尊父之辞。本章就父子言,则其道其事,皆家事也。如冠、婚、丧、祭之经费,婚姻戚故之馈问,饮食衣服之丰俭,岁时伏腊之常式,子孝不忍遽改其父生时之素风。
以前读过的注解,有的考据训诂,不涉孔子心传。有的申发义理,六经皆我注脚。像钱穆这样富有人情味的注解,是我从前所未见的,我已被钱穆的人格所吸引,再无从前迂腐之偏见了。当然师友亲族之间的亲疏,还受因缘支配,但是钱穆这份传自孔子的忠厚之心,千古之下,万世师表。
始可以读《论语》矣!
-
钱穆《论语新解》:敬意满满,太满了
作者:揽尘 发布时间:2016-01-11 17:38:07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钱穆先生是抱着浓浓的温情与敬意的。这种敬意与进化论所透露的现代人的骄矜恰成对比,是一种谦抑而内敛的姿态。在中国传统伦理中,这种谦抑是一种极高的美德。老子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此之谓也。
在《国史大纲》中,面对两千年来愈发严酷精巧的“秦制”(专制主义政体),钱穆先生非要寻出一条不断演进的线索,而力图证明中国的历史始终走在“进化”的路上。我以为,钱穆先生所以如此的感情动因,就在于他不忍见两千年中仁人志士们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他要为这两千年的国人寻出一点意义来。虽然我不认同这背后隐藏的逻辑(攀附在“进化”之路上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但我依旧能体会并理解钱穆先生的初衷,这初衷,就植根于他对历史虔诚的敬意。
带着这种敬意解读《论语》,于是有了《论语新解》一书。《论语集释》始终未能啃下,因此我也就无从判断钱穆先生解读《论语》时有多少独到见解、新颖之论。然在全书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还是能嗅到敬意的味道,浓浓的,都有点呛鼻子。因了这敬意,钱穆先生常能抱着同情之理解,且是善意的同情之理解,而进入《论语》的语境,曲尽其妙——最起码深获我心。
如《为政》篇第二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钱穆先生解道:“无邪,直义。三百篇之作者,无论其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其言皆出于至情流露,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假,此即所谓诗言志,乃三百篇所同。”孔夫子屡斥“郑声淫”,又何以赞诗三百皆“无邪”?钱氏此解,吾欣然从之。
又如《季氏》篇第八章:“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钱氏引申而言曰:“禅宗去畏求慧,宋儒以敬字矫之,然谓敬在心,不重于具体外在之当敬者,亦其失。”几于一语道尽数百年思想史。
凡此种种,如遗珠散落,不可胜举。
所谓以此得之,以此失之。《论语新解》之失,愚以为,也就在于钱穆先生敬意过甚,不敢稍言圣人之非。孔子之言,即或真是大道纶音,毕竟是两千多面前的言论与观念,与当代之价值观果无一丝龃龉?而全书不见对此有辩驳处。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已被有的人目为迂阔,即孔门弟子亦有疑之者(如宰我之疑三年之丧(《阳货》篇二一章)),果真全然可取?而全书不见有批判处。
作为20世纪中国之历史大家,我不相信钱穆没有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可这些精神在面对孔子、《论语》时似乎都消失了,何以哉?父母对孩子爱意过盛,则易成溺爱;大约,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敬意过甚,也不无失之。所以,在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批判这个问题上,我宁愿赞同另一种选择:扣其两端,而执其中。
-
论语新解和君子仪式
作者:微生圻乱 发布时间:2012-06-27 12:00:08
君子没有具体的定义,最初指代贵族、统治者,后来指代德才兼备者,始终突出这类人的仪式性。君子象征“应该”,小人象征“放纵”。即便违背欲望和惰性,君子也会实施当下最高智慧要求的行为。相对于“君子”指代的完人,它更像是庙堂中供奉的偶像、牌位,代表着人由卑劣、自我向高尚、群体的发展过程。金刚经有同样例子,“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是渡船,常人由佛引达彼岸。因此,佛和君子都成为神圣的成长仪式,象征精神净化升华。
君子的双重指代,“完人”和“仪式”,正是它难以定义的原因。夫子口说笔述的历史和名言,都是为后人留下“基于事实的隐喻”。夫子以孔文子为例,说明如何实现道德博闻;以管仲为例,说明成事不拘小节。很显然,夫子举例并非要人牢记这些贤人,而是希望当读者面对选择和成长时,能够获得恰当的引导。解读者既然难以不把这些“君子”当做偶像,因此,君子既是一种过程(仪式),也是一种彼岸(完人),怎能不引起定义混乱?以我管见,不妨在以下的讨论中把“君子”一词分为仪式和完人两部分讨论,并以前者为主。
君子所代表的仪式,最初是凡人学会自律。它处于人类成长的第一阶段,人始于蒙昧无知、注重自我,逐渐学会接受公共道德,顺从社会要求。但仪式君子比这一过程高端一些,他不盲目服从社会趋势、主流要求,还能够主动根据已有的事例(历史)、早有的规章(典籍),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标准(道)。这一点点的高端,使得完人君子常常如激流中的坚石,自主进退。从简单的清廉耿直,比如强项令董宣, 再深度一点的完人君子,可以表现的偏激或迂腐一点,像东汉的邓奉,看不惯自己滥杀无辜,竟挑起了反旗,实在是让常人难以理解。顺从社会,便要致其道,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一跃而成为君子。
然而成长不仅是学会顺从,还要学会自我。因此,各类小说里的儒生大都迂腐忠诚,往往不忘前朝、身份或者恩主,而与之对应的和尚,则多是酒肉和尚,洒脱不羁。前者是顺从,后者是自我。其实君子不器,也注重自我感受,他有形制,而无固定内容。成长的第二阶段,人可以在现有社会架构下,合理的顺从自我。这种顺从与人初始的蒙昧态的自我在于尺度,即所谓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君子作为一个仪式,是凡人成长的阶段性标志。未接受教育的凡人是小人,喻于利,追求利益,对在上者怀其惠,常戚戚焉,对同侪比而不周,同而不和,对在下者色厉内荏,易事难说。倘若这样的凡人不满足于卑劣的天性,则十有五,而志于学,主动去学习社会道德和规则。学会了顺从社会,则三十而立,找到了立足的根本,然而此时的凡人仅知道顺从规则可以生存,并不了解规则制定的缘由,也不知如何在规则体系中实现自我。不满足于安身立命的凡人,继续学习遵从自己的方法,四十而不惑。经历了这两个成长阶段的凡人,已经变味一名君子,随后的生活就是不断调和个体、群体和自然的关系,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因此,论语新解 可以揭示每条语录的讲述环境、理由,说明语录是具体社会环境的产物,读者应当学习其中抽象的道理,而非具体的规矩。就像读到狐假虎威,只觉得狐狸在自然界的地位不如老虎,便是浅显,只学会不要仗势欺人,便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如果明白名实并非一一的对应关系,应该算是初窥门径了吧。
论语新解 首先是释疑,使很多句义明白,比如:
●孝,无违。非不违背父母意愿,而是侍奉父 母不违礼。
●无友不如己者。友,动词意。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复,践守意。
●孝,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除了儿女的疾 病,其他别无可忧愁之事
●攻其异端。尽对反对者进行攻击(异端非邪 道,而是对立面解)
●举直错诸枉。错,置于其上意。
●是可忍孰不可忍。此事尚忍为,将何事不忍 为?
●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无处获得做桴的 木材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相处久了,仍 能对人敬意不衰。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 矣。第二遍就够了。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当时卫受晋压迫,宁武 子不畏艰险,立朝不去。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狂简乃进取 意。简,大。
●巧言令色足恭。足恭,从两足行动上悦人。
●左丘明痴之。疑左,不如也,丘,夫子也, 明,明确也。
●无伐善,无施劳。伐,夸大。劳,有功, 施,张大。
其次,便是引人思考,解释共性的功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第一层意思是孔门多贤,第二层意思是孔子胸襟,两千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各种论语集解,对止于此,然而世视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自谓不如颜渊。孔子亦自谓不如颜渊。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此圣贤之德,所以日进而不已。学者其深体之。此句语录则又发申了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之意。
读论语新解,应先化淤清固,释疑明义,然后寻找语录蕴含的共性道理。切忌顺字面意思而行,不能看到君子远其子句,就故意疏远自己的孩子,不能看到天生德於予句,就故意临危不避,故作沉稳。掌握古今共同之意,应该能化用论语深意了。这种化用最浅层的意思,就是当面对如何成为一名君子之时,不仅要做一个完人君子,还要完成君子仪式,顺从社会,尊重内心。
为了作为辅证,以下是论语君子出现全部相关语句(君子意为高官者及礼仪章未录),可分为四类,何为君子,君子应如何,君子之用,如何作君子。
●做一个君子,就要不为小道,学以致其道,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戒色,戒斗,戒得,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君子之用处,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文质彬彬,不忧不惧,坦荡荡,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应如何,于己务本不器,学则不固,过则勿惮改,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有道而正焉,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不可小知,而可大受,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于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泰而不骄,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无友不如己者,人不知而不愠,不重而不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于亲,笃于亲,周急不济富。
于主上达,主忠信,思不出其位,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及其使人也,器之。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信而后劳其民。
综合言之,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何为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作者:哭之笑之 发布时间:2019-03-27 15:33:13
以下仅作为个人猜想,没有做什么文献综述,不知道前人有没有做这样的工作(我觉得应该有),只是围绕《论语》文本的简单梳理,一些缺乏证据的牵强建构,很多字词的解释也没有翻书查看,全是瞎猜,不过算是呈现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草稿。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完我就学习去。
我读《论语》,发现孔子说了很多关于顺序之道的话。比如“学而时习之”,“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择其善者而从之”……“以”“而”尤其是“而”,作为连接词,既有转折,也有并列,又有递进,总之是在词与词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人为的连接,连接之处就是词与词的裂隙之处,也就是体现孔子思想之处。所以,我试图梳理孔子言说“顺序”的相关语句,以此把握《论语》的思想体系。
其实孔子本身就是有一句话,以极其精简的形式,说出了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没有哪句话比这句话的“而”更多了。所以我将从此句出发。这一句话有学、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等七个动词。这些动词可以说都是“学”的过程性动词,而且都是可及物的动词。学有学的对象,立有立的内容,不惑其实暗示了之前是惑,而且也应该有内容,知天命看似有内容,但是天命是什么还是问题,耳顺又顺什么,从心所欲是欲何,不逾矩的矩是什么矩?还都是问题。但是总体提供了一个顺序的框架,所以我试图根据《论语》的其他内容进行补充。
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诗)
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②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③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④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⑤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以上是《论语》几处孔子谈《诗》的重要段落。《诗》、《礼》、《乐》三者就是兴、立、成的发展过程,所以《诗》第一。
教儿子也是首先说,“不学《诗》,无以言”。
教小子还是建议先学《诗》,诗,可以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可以多识。
教学生说了两次,都是学生问《诗》,然后说“始可与言《诗》已矣”。
所以说,《诗》是孔子学说的第一基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内容中无疑应该有《诗》。
为什么《诗》如此重要?
总结一下孔子的话:思无邪、可以言、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多识。重新理一下关键词顺序,思、兴、观、识、言、群、怨,诗可以塑造一个合格的政治思想以及思维模式(比兴),进而可以观察并学习有关事物的知识,从而与人说话交流,继而可以事友事父事君,甚至有效地提出建议。
窃以为最关键之处是“诗可以兴”,《诗》的比兴思维(根据现代的人类学、语言学,其实就是相似律与接近律,隐喻与转喻),可以启发人,可以让人举一反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是如何从不知到知呢?就要靠“诗”,孔子经常“观”而后“知”:
⑦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⑩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总之,“观、比、知”,观之后通过“诗”的联想可以知,诗是保证知识可靠性的连接方式,从具象事物到抽象道理。所以《诗》作为知识论的基础,必须放在第一位学习。
二、三十而立(礼)
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④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前面讲诗也两处提到“立于礼”,而且子夏也说了“礼后乎?”作为第二步,三十而立,立于礼应该没问题,礼也就是社会制度。但是同时“己欲立而立人”,除了立于礼之外,还要立人,因此孔子三十岁开私塾讲学。他人就应该紧跟着礼,因为礼是暗示了社会,社会就是与他人共在的世界。
“克己复礼曰仁”,所以仁也是紧跟着礼。这里总结起来就是,自己按礼而立,而后能以仁爱人。
三、六十而耳顺(乐)
紧跟着礼的自然是乐。但是礼和乐有什么区别呢?窃以为,礼是制度,乐是仪式。
①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结合《关雎》最后“钟鼓乐之”,就是说举行结婚的仪式,算是成。之前就是以“礼”交往,合法地交往。
而且乐可以耳听,因此我觉得可以对应《乐》;顺呢,对应“名正言顺”。所以耳顺的内容是《乐》,《乐》的关键还是“乐”,乐是比知高的境界,正好可以比“知天命”高一点。
四、补充与发挥
由上述三者可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诗》)
三十而立(《礼》)
六十而耳顺(《乐》)
而还剩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觉得可以再加工一下。
①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由此可以确定知天命其实是因为学《易》。
而《孟子腾文公下》记载:“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鲁哀公12年(前483年),68岁的孔子自卫返鲁作《春秋》。所以七十随心所欲的内容是《春秋》。
《礼》之后的人和仁则可以作为四十不惑的内容。此时还剩一本《书》可以填上去。“不逾矩”的矩则可以填一个孔子思想中的最高字眼,天。
综上所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诗》),
三十而立(《礼》),
四十而不惑(人/仁/《书》),
五十而知天命(《易》),
六十而耳顺(名/言/乐/《乐》),
七十而从心所欲(《春秋》),
不逾矩(天)。
可以再给孔子的主要思想关键词排序:
《诗》学、时(序)、言、知
《礼》名、立
《书》人、仁
《易》命
《乐》乐
《春秋》君子、天
由此可见一成君子的顺序之道,诚可谓“我注《六经》,《六经》注我”。这不是说孔子在这一阶段只读一部经,而是在一适当阶段做到了某部经的要义,即“习”矣。而且由此也可知孔子思想是在变化的,所谓“君子不器”,君子的一生都是在学习、变化的,所以产生了有些思想内容的复杂。如果有工夫,应该找找有没有人尝试给论语的观点分时间。
此时再回到《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以说就是孔子一生的写照:学六经而且能按年岁的顺序践行之(人生稳定地上达),不是很快乐的事吗?这是强调个人终身学习的快乐。而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则是从己及人,因为人总是社会中的人,总是要与同时代但是不同空间的人发生关系,应该以仁爱的态度共同快乐地相处。说与乐的差异是不是说是个人的快乐,而乐是与他人共享的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我今天发现孔子还挺好玩哈哈哈哈
作者:螃蟹蟹 发布时间:2013-09-12 14:37:12
==============9.20=============
这本书对我来说有点难读,我看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智商不够用了,都已经是解析的书了我还觉得难读(望天……)。还有一个原因是看完了没办法写书评,因为要是写的话每段书评都能写一大堆,论语里面的内容简单又深,思考进去的话角度很多怎么过度解读都可以。今天忽然发现了一点好玩的,就过来写了。我觉得照我这种看法,四书五经估计都要被我玩坏了。
颜渊死了,他的同学想厚葬他,孔子不让,最后没拦住,还是厚葬了。孔子说: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大概意思就是他们非要厚葬你不是我的错呀你不要怪我啊。现在把这个免责声明写出来还在想,笑点在哪……反正刚看的时候还挺好玩的,孔子这个当老师的说话也不管用嘛。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侍奉的时候一派中正气象,子路是刚强,冉有子路是和乐之气,孔子跟子路和冉有玩的挺开心的,但是他说由呀,我怕他会不保天年。你看孔子多腹黑多会泼冷水,自己玩的爽就得了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氏比周公有钱了,求还替他敛财,先生说这个人跟我们不是一伙的,小子们你们快打鼓去声讨他。这!不!是!挑!事!么!
不好玩的部分。孔子说闵子骞孝顺的时候说他的父母兄弟都说他孝顺,别人听了,也就觉得他孝顺了。这个很牛逼啊,我觉得孝顺这种东西太费劲了,关键是父母很难取悦啊,做的面面俱到超级难。我这种哐哐哐哐的性格简直跟这个词没啥关系。但是要做到孝顺就是要沟通啊,要沟通就是要真诚呀,还要会说话还要面上做的好看。这个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一个人要是能被父母兄弟都夸孝顺就是真孝顺了。中间还有一个故事也挺好玩的,就是孔子问他们你们的理想都是啥啊,然后几个人说了做官啊做祭师啊,做老师啊什么的。孔子都瞧不上他们,其中一个人说他就想自己玩,孔子说这个挺好的。其实孔子也不是叫人都去成功成才,是希望大家开心就好。做官祭师的那些人,没看到自己的能力可能是为了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和这个社会的价值,或多或少的高估了自己或者曲解了自己的能力。
============9.12=============
我一直很讨厌论语,因为看不懂。我读这种书的极限就是《红楼梦》,再深一点看着就费劲了。之后又一次和一友邻聊天的时候她说她就觉得这种特别美,古文都挺美的,看不懂的都挺美的,我就认了,术业有专攻,得承认自己不擅长。
于是这种解释的书对我的人生就很重要。之前月溪我俩讨论过这个问题,她是原谅她一生放纵不羁爱古文。尤其爱古装的bl小说…… 我那时看各种红学的书,她就四个字的评价“接受不了”她觉得一定要自己去读自己去了解才好。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我也是看了这本书去接触了自己之前理解不了没办法接受的《论语》后来发现这本书简直就是成长手册啊。因为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我巴巴给我讲过的,他每天都讲。而且他小学毕业你造嘛。所以我觉得那种中国口口相传的文化还挺神奇的。
如果你有小孩的话跟小孩看这本书,效果会比想象中好。两辈人一起修身养性,效果会强化。中国的文化本身就很好,就是现在被吸收的不多。而且我发现中国君子文化还有欧洲的贵族文化以及骑士精神非常像。有很多都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一种高姿态。整本书钱穆在论语里加了自己的思考,读起来非常好读,看不懂的论语的人也不用费劲去看了翻翻这个就好了,属于挺全挺清楚的,出于正面积极高大全。
内容有挺多都是教人豁达还有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这书能治焦虑,每次看完因为失业而焦虑的状态就会好一点…… 这个社会你要承认是社会推动的,道长之前提过一个观点说中国也有信仰,只不过信仰没有形成一个像伊斯兰教或者基督教的某种教派的某一个形象。我一直都挺赞同这种观点的,而且这样可能反而更好,至少我觉得更牛逼,牛逼在哪,不知道。o(╯□╰)o
-
想读中国儒家经典,这是极佳的入门书籍
作者:庄表伟 发布时间:2005-09-08 21:13:01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429+)
- 收费(613+)
- 字体合适(640+)
- 五星好评(397+)
- 中评多(95+)
- 不亏(665+)
- 强烈推荐(580+)
- 值得下载(565+)
- 方便(150+)
- azw3(126+)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 2025-01-27 12:03:07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融***华:
( 2025-02-03 11:42:55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孔***旋:
( 2025-01-27 07:20:34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戈***玉:
( 2025-01-22 07:58:12 )
特别棒
-
网友 国***舒:
( 2025-01-24 20:49:48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养***秋:
( 2025-01-30 14:38:38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索***宸:
( 2025-01-23 21:07:1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常***翠:
( 2025-02-11 04:27:48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林***艳:
( 2025-01-27 16:26:08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薛***玉:
( 2025-02-16 09:08:10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方***旋:
( 2025-02-04 01:11:59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丁***菱:
( 2025-01-22 10:32:02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利***巧:
( 2025-02-08 08:45:06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邱***洋:
( 2025-01-27 20:29:13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宓***莉:
( 2025-01-25 22:47:57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孙***夏:
( 2025-01-24 18:48:45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喜欢"论语新解"的人也看了
-
全面提升口算技能:从基础到实战的系统训练指南
-
法语专业四级考试阅读理解400题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全面备考指南:高效应对考试的全方位攻略
-
Mastercam X全面教程:从入门到精通,掌握数控编程核心技术
-
建筑消防工程技术解读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全方位面试攻略:从准备到成功的每一步
-
《灌篮高手》:篮球之魂与青春记忆的永恒经典
-
女人不懂理财,注定辛苦一辈子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姆咪漫画全集:彩色版中的姆咪爱情故事与影响力探析
-
中国出版家·冯雪峰(中国出版家丛书 )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探秘山西: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第2版)
- 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如何引导孩子走进艺术世界:从基础到创意的儿童绘画指南
- 探秘西藏艺术: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 神奇的眼脑直映快读法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探秘概率论起源:《The Book on Games of Chance》的深远影响与预售指南
- 《四库全书》套装书籍:国学经典的现代传承与阅读体验
- 七十述怀:努埃曼的自传 华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探索全球视野下的房地产法律制度:关键概念、实践案例与发展趋势
- 庄子集释(上中下)(全三册)新编诸子集成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9分